- 時間:2015.09.24
- 瀏覽量:4
8月以來,國務院、農業部、財政部、銀監會等部委相繼出臺多份農業支持政策文件,從支持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規范農機購置補貼等方面入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1、農業支持政策密集出臺
8月以來,國務院、農業部、財政部、銀監會等部委相繼出臺多份農業支持政策文件(詳見表),從支持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規范農機購置補貼等方面入手,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其中,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是國家層面**系統部署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文件中“金融支農”的一些新提法、新突破成為政策亮點。
從既往的政策實踐來看,我國農業支持政策中有兩項最重要的政策,一是小麥、稻谷等農產品的**收購價;二是玉米、油菜籽、食糖等農產品的臨時收儲政策。在實際操作中,**收購價和臨儲價格呈現剛性上浮趨向,加之國內外主要農產品比價關系的變化,進口壓力驟增,補貼空間越來越受到世界貿易組織(WTO)規則的制約,期貨市場等市場化工具難以充分發揮功能,現行調控方式也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
為應對農業發展面臨的難題和挑戰。一方面,2014年,國家首先取消大豆和棉花的臨時收儲政策,同時開展目標價格補貼試點工作;另一方面,2015年以來,國家對農業支持政策的重點和實施方式進行了重大調整,讓市場在農業發展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同時8月出臺的一系列文件讓“金融支農”的力度達到了新高度。
表為8月以來發布的農業政策文件
2、“金融支農”體系**提升
長期以來,“三農”領域都是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短板,適合“三農”需求的金融產品及服務較少,限制了金融服務“三農”的能力。此次,在國家部委相繼出臺的多個政策中,“金融支農”成為政策著力點之一,努力構建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金融支農”政策體系,**提升和完善已有的“金融支農”政策體系。
農業信貸方面
多年來,在涉農貸款總量及占比不斷提高的同時,直接用于農業的貸款仍然較少。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農業本身的弱質性,生產周期較長,自然風市場風險突出,比較效益低,并且涉農主體普遍缺少符合要求的貸款抵押物,農業貸款可得性相比其他行業較低。
鑒于此,一系列新政策著力建設農業信貸擔保體系,拓寬農業抵質押物范圍,建立新型經營主體征信體系,發展政府控股、參股的融資擔保機構,農業貸款的可得性將進一步提高。
一是支持建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在全國范圍內引導建立健全由財政支持的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發展政府控股、參股的融資擔保機構,為糧食生產規模經營主體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和風險補償,著力解決新型經營主體在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二是探索農業資產抵押。探索開展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大型農機具融資租賃試點,積極推動廠房、漁船抵押和生產訂單、農業保單質押等業務,拓寬抵質押物范圍。同時鼓勵開展大型農機金融租賃試點和創新農機信貸服務,多渠道、多形式滿足適度規模經營主體的購機和用機需求。
三是建立新型經營主體征信體系。逐步推動建立新型經營主體征信體系,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納入銀行業金融機構客戶信用評定范圍。同時在同等條件下,對信用等級較高的客戶實行貸款優先等激勵措施,對符合條件的客戶進行綜合授信,為市場運作和政策扶持提供基礎信息支撐。
農業保險方面
雖然我國農業保險市場規模已經躍居世界第二,但保障結構及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保險產品以成本保險為主,受限于產量、價格等基礎信息不完善因素,**上發展比較成熟的產值保險和收入保險尚未推出,天氣指數、價格指數、小額信貸保證保險產品也仍出于試點階段,保障水平較低。
此次,一系列新政策出臺,著力鼓勵商業保險機構開發適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需求的多檔次、高保障保險產品,探索開展產值保險、目標價格保險等試點,重點支持關系國計民生和糧食安全的大宗農產品。研究將三大糧食作物制種保險,納入中央財政保費補貼目錄,進一步完善農業保險大災風險分散機制,有效提高對適度規模經營的風險保障水平,有效縮小我國保險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期貨市場方面
長期以來,期貨市場的標準化、規模化要求與涉農主體多樣化、個性化風險管理需求的矛盾,是制約期貨市場服務“三農”的主要問題。我國農業以千家萬戶小生產為主,大部分涉農企業、農民合作社規模較小,由于資金實力、知識儲備、操作經驗及抗風險能力所限,難以直接參與期貨市場管理價格波動風險。
此次,一系列新政策出臺,著重強調支持適度規模經營和發展新型經營主體。比如研究改革農業補貼制度,統籌用于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向種糧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傾斜。
與此同時,隨著政府部門對期貨市場認識的加深,明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在新出臺的政策中,雖然關于期貨市場的內容較少,但**將期權工具寫進農業政策文件,這為期貨市場進一步發展以及市場功能充分發揮奠定了良好基礎。
3、期貨市場將有更大作為
期貨市場自身建設將更為完善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農產品期貨合約基本覆蓋關系國計民生的大宗農產品,但是商品期權依然是空白。農產品期權作為全球廣泛應用的一種基礎衍生工具,在農業風險管理方面具有獨特的作用,在防止價格不利變動帶來損失的同時,還能保留價格有利變動帶來的收益。同時由于其高度的靈活性,能夠有效地應用于金融產品的創新和風險對沖。
國務院《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利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進行風險管理。這有助于我國商品期權的盡快推出,完善我國期貨市場產品結構,提高期貨市場服務水平,也有助于促進農業保險和農業信貸的發展。
期貨市場助推農業信貸擔保體系建設
期貨市場價格具有連續性、公開性、時效性等諸多優點,產生的價格最接近市場均衡價格,可以作為農產品擔保貸款相關價格確定的主要依據。
根據**經驗,期貨市場的價格發現功能,可為農產品擔保貸款提供價格參考。比如,美國大宗農產品的現貨貿易普遍采用基差定價法,期貨市場價格間接為美國無追索營銷援助貸款項目中的貸款率和產地公布價提供了參考。再比如,巴西的CPR項目,巴西證券期貨交易所上市的CPR指數就能夠直接作為CPR的結算價標準,投資者通過該指數即可以直接計算出CPR結算額,提高了CPR交易的便利化程度。
隨著我國農產品擔保貸款**推廣,相關資產證券化業務發展,可以考慮研發對應的指數衍生品,并在期貨市場上市交易。使之逐步形成農產品貸款類金融工具的結算標準,在為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期貨市場的功能和發展水平。
期貨市場助推農業保險體系發展壯大
根據**經驗,美國農業保險產品設計時,參考期貨市場確定政策執行價格,將保險政策與期貨市場有機地聯系在一起。在美國農業保險體系中,收入保險占主導地位,其以收入(價格×產量)低于一定水平作為農業保險賠付條件。農業收入保險產品設置了預期價格和農作物收獲價格,來衡量價格變動,在產量不變的情況下,當農作物收獲價格低于預期價格一定水平時,農業保險公司將根據合同進行賠付,農作物收入保險的預期價格和收獲價格均參考期貨市場。
與此同時,美國農業部風險管理局(RMA)還專門出臺了“商品交易所價格條款”,以此來規范預期價格和農作物收獲價格的選取。其中,“商品交易所價格條款”涉及10余種農作物和4種主要收入保險,這10余種農作物參與4種保險所得保費收入,占美國農險保費總收入的80%以上。
總之,期貨市場具有價格發現功能,充分發揮期貨市場優勢,推動我國農業產值和目標價格保險工作的開展。
(來源:期貨日報)
?
免責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您對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存在疑問,請立即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將迅速回應并做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