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間:2015.10.28
- 瀏覽量:6
生物發酵,不是一個新名詞,作為一個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保護動物腸道健康、降低糞氮排泄、改善養殖環境等的技術手段,近幾年,受到不少飼料企業和飼料添加劑企業的關注。...
中國動物生產行業經過近30年的迅猛發展,已經進入一個平臺期,各種問題、矛盾凸顯,產品同質化、飼料原料緊缺、價格普漲、養殖成本高企、養殖積極性受到打擊、濫用抗生素、食品安全受到威脅、環境污染日趨嚴重,這些無不時刻考驗著整個行業的每一根神經。如何改變現狀,推動動物生產業和飼料企業轉型升級,有效緩解原料緊缺、健康養殖、環境污染等公共問題,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生物發酵,不是一個新名詞,作為一個可以提高飼料轉化率、保護動物腸道健康、降低糞氮排泄、改善養殖環境等的技術手段,近幾年,受到不少飼料企業和飼料添加劑企業的關注。酶制劑、益生菌、發酵墊料(發酵床)、發酵原料(發酵飼料)等均已成為動物生產領域中不可或缺的產品。未來,我們有理由相信,飼料的機械加工和生物發酵將并存于飼料生產和動物養殖中,但如何整合生物發酵和機械加工,讓生物發酵更進一步地貼近養殖終端,使之能夠成為促進飼料企業轉型,養殖體系受益,社會環境改善,食品更加健康安全的關鍵技術紐帶,還有很多方面需要論證。
1、 動物生產存在的問題——養殖不規范、污染嚴重、抗生素濫用
現在,散養戶飼養水平、飼養條件較差,疫病防治意識薄弱,防疫措施不夠完善,活禽交易市場不規范,衛生條件、通風、消毒等措施不嚴密,都導致了動物疾病的增加,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發生更是加大了人們對動物安全、食品安全的恐懼,如禽流感H7N9、H5N1 病毒的蔓延,都是近年來影響生命安全的畜產品帶給社會的危害。隨著規模化、集約化動物養殖業的發展和動物及其產品的頻繁流通,動物疾病尤其是傳染性疾病越來越多,危害日趨嚴重。
與散養相比,集約化養殖在遺傳育種、飼料營養、疫病防治、環境控制、飼料轉化率、生產效率、標準化生產、經營管理、規模效益等方面都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受資源狀況、經濟條件等因素制約,我國規模化養殖主要集中在城鎮附近和經濟相對發達的地區,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安全健康畜產品需求的增長已成為食物需求增長的主體。但是動物養殖集約化經營在取得良好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其生產的外部性效應日益凸顯,集約化養殖不僅造成嚴重的環境污染,直接影響到居民生活質量與身體健康,而且也使得養殖場與周邊村民的矛盾日益激化。
目前,我國養殖業廣泛使用各種抗菌促生長劑,種類繁雜、劑量過高,并缺乏禁藥期的嚴格管理,使這類抗菌促生長劑不僅在動物體內大量殘留,而且其殘留引起的細菌抗藥性日益增強。違禁添加的動物抗生素、人用抗生素也讓動物產品的安全變得無法保證。肯德基問題雞肉事件就是養殖業主為了追求經濟效益,超量或違禁使用藥物導致食品危害人類健康的典型案例,這些現象在我國還較為普遍,嚴重危害到人們的健康和行業發展。
2 、生物發酵在動物生產應用的近況
現階段的生物發酵技術,在中國飼料添加劑企業已經廣泛應用,比如酶制劑、氨基酸、抗生素、益生菌等,但在養殖現場的直接應用尚處于初級階段,主要有全價飼料、粕類飼料、纖維類飼料、秸稈類飼料、養殖墊料等發酵技術。目前在養殖現場應用比較多,養殖戶比較接受的有發酵全價飼料、秸稈類飼料以及發酵墊料。常用的菌種有乳酸菌、酵母菌、芽孢菌、各種曲霉菌等。
2.1 發酵全價飼料
將全價料包括能量、蛋白原料、礦物元素等全部飼料成分作為底物,或者直接用市售全價飼料作為底物,在適當的溫度下經厭氧或好氧短時間發酵,改善飼料的適口性,提高采食量,該類飼料不僅能**滿足動物的營養需要,還能增加多種消化酶、有機酸、維生素、多肽、小肽、氨基酸的含量,富含大量的益生菌。
目前國內生產這類菌種的廠家很多,發酵模式包括自產自銷、自產自用等,但是都存在著不同的瓶頸問題。自產自銷,如果烘干存在費用加大、成本升高的問題,濕料則受到氣溫、運輸、包裝、染菌等各方面問題影響,銷量有限。自產自用解決了以上問題,發酵完畢即可使用,但是存在規模小、批次之間不均衡、工藝不穩定、易霉變等問題。這些都是生物發酵在飼料企業轉型路途上的需要解決的難題。
2.2 秸稈類飼料
主要以青貯玉米比較常見,用發酵的方法將秋收后尚保持青綠或部分青綠的玉米秸稈較長期保存下來,可以很好地保存其養分,而且質地變軟,具有香味,能增進牛、羊食欲,解決冬春季節飼草的不足的問題。制作青貯料的技術關鍵是為乳酸菌的繁衍提供必要條件:①在調制過程中,原料要盡量鍘短,裝窖時踩緊壓實,盡量排除窖內的空氣;②原料中的含水量在75%左右(即用手剛能擰出水而不能下滴時),最適于乳酸菌的繁殖。青貯時應根據玉米秸的青綠程度決定是否需要灑水;③原料要含有一定量的糖分,一般玉米秸稈的含糖量難以符合要求。
2.3 發酵墊料
發酵墊料養殖法(即發酵床生產技術)的原理是利用微生物菌種,按一定比例混合秸桿、鋸末屑、稻殼粉和糞便 ( 或泥土 ) 進行微生物發酵繁殖形成一個微生態發酵工廠,并以此作為養殖場的墊料。再利用動物的翻扒習性作為機器加工,使糞便和墊料充分混合,通過發酵墊料中微生物的分解發酵,使糞便中的有機物質得到充分地分解和轉化,微生物以尚未消化的糞便為食餌,繁殖滋生。同時繁殖生長的微生物又向動物提供了無機物營養和菌體蛋白質,從而相輔相成將發酵墊料演變成微生態飼料加工廠,達到無臭、無味、無害化的目的。因此,發膠墊料養殖法是一種無污染、無排放的、無臭氣的新型環保生態養殖技術,具有成本低、耗料少、操作簡、效益高、無污染等優點。同時,發酵的墊料又是一種腐熟的營養**的有機肥。
3 、利用生物發酵可以解決
畜牧業發展的困境從實際應用效果來說,生物發酵類產品是富含益生菌及其代謝產物的飼料原料的復合體,該類物質通過動物的腸道,經過消化吸收后排到養殖環境中,能夠起到明顯作用的區域也就限制在動物腸道和養殖環境中。通過對該類產品的實際使用效果調查主要表現在生物發酵通過改善動物腸道、提高消化率、減少環境異味幾個方面來影響動物的生產性能,我們應當重視其作用,但不能夸大其功效。
3.1 減少營養性、細菌性腹瀉
由于發酵飼料中益生菌及益生元的含量較高,大劑量添加后可迅速改善動物腸道菌群結構,提高飼料消化率,降低腸道營養物質濃度,增加后腸微生物多樣性,所以能減少或在一定程度上治療營養性、細菌性腹瀉,且效果明顯。
3.2 改善母豬便秘
發酵飼料適口性好、富含有機酸,可提高母豬采食量,同時降低腸道pH,刺激腸道蠕動,加快排便速度,通過調查數據發現,使用不烘干的發酵飼料可在1周內明顯改善妊娠、哺乳期母豬的便秘情況。
3.3 提高反芻動物消化率
反芻動物瘤胃中存在大量微生物,酵母類發酵飼料可改善瘤胃微生物區系,提高纖維類飼料的消化吸收,大量研究數據表明,添加酵母類發酵飼料可在10~15d內提高5%~10%的纖維消化能力。
3.4 改善蛋殼品質
蛋殼質量與禽類泄殖腔內微生物含量密切相關,發酵飼料中大量益生菌可顯著降低腸道類大腸桿菌的總量,對泄殖腔類微生物總量降低有明顯作用,因此可在7~15d內觀察到蛋殼質量的變化。
3.5 改善環境
通過添加發酵類飼料可提高動物整體的消化吸收率,降低糞便中營養物質濃度,從而減少氨、硫的排放,一般添加2~3d可觀察到養殖環境中異味減少。使用發酵墊料則可以節約養殖成本、節省人力物力、減少廢棄物的排放。
4 、行業發展低迷,生物發酵能否成為飼料企業轉型的出路?
飼料企業目前處于激烈競爭的階段,飼料廠分布密度極高,這是目前所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如何能在眾多的對手中呈現出差異化并生存下去是一個復雜的課題。目前國內畜牧業的話語權在飼料廠,養殖屬于弱勢群體,只能被動接受飼料廠的產品,隨著行業整合力度加大,這種平衡會發生變化,單一靠機械加工為主導的飼料廠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如果飼料企業要想借助生物發酵進行轉型,就需要克服以下幾個障礙。
4.1 **技術
由于大多數飼料企業缺乏發酵**人員,對微生物和發酵工藝了解甚少,對菌種篩選不嚴格,菌種老化、變異嚴重,很多生產企業靠一個菌株打天下,不注重各菌種間的協同作用,片面夸大某一菌種的發酵作用,導致發酵質量批次間變化較大,質量不穩定。除了菌,在發酵中還會用到酶,對酶的選擇要做到專酶專用,聯合用酶,就需要飼料企業對酶的來源、特性等有深入地了解。
4.2 發酵工藝
生物發酵可以粗放也可以精準,對于飼料企業而言,要實現方便、快捷、穩定、低成本就需要對工藝設備、流程、控制等進行深入研究,開發適用于養殖現場,養殖戶便于掌握和使用的發酵技術。
4.3 評估體系
目前,僅通過時間、溫度、pH等幾個簡單指標來評定發酵是否成功,沒有完整的衛生指標、代謝產物含量、益生菌含量的檢測評估系統,通常依靠經驗、眼觀指標的變化來判定產品質量,導致產品的均一性較差,衛生指標不可控。
4.4 操作模式
飼料企業要考慮是以提供設備、菌種、技術指導為主要形式,還是以提供直接使用的發酵產品為主要形式,不同的模式對技術和服務的要求不同,當然盈利的模式也不相同。
總而言之,我認為未來的飼料生產是機械加工和生物發酵并存,前者以規模取勝,后者更貼近終端,相互補充,共同發展。
(來源:微生物技術應用)
免責聲明:凡資訊來源注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若您對該文章涉及版權問題存在疑問,請立即與本網站聯系,本網站將迅速回應并做出處理